【地理拓展】高考地理中的潮汐现象!何为大洋中脊?
推荐关注地理图文
专业高考地理备考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集合汇总
潮汐,地理地理大洋是拓展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高考琼海市某某消防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中的中脊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潮汐流动称为潮流。
一、现象潮汐现象
潮汐现象是地理地理大洋指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出现周期性涨落的现象,白天的拓展涨落称潮,晚上的高考涨落称汐。其形成主要源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中的中脊引潮力。
二、潮汐潮汐的现象形成原因
1. 月球引潮力:月球离地球较近,对地球海洋的地理地理大洋引潮力作用显著。它吸引地球海洋水体,拓展使靠近月球一侧的高考海水凸起形成涨潮,而地球另一侧由于惯性离心力作用也会出现海水凸起涨潮,中间区域则为落潮带。
2. 太阳引潮力:太阳虽然距离地球远,但质量巨大,也对地球海洋有引潮力作用。琼海市某某消防设备有限责任公司不过其引潮力约为月球引潮力的46%,通常在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时,月球、太阳和地球近乎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叠加,形成大潮,潮差较大;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下弦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时,月球与太阳引潮力相互抵消一部分,形成小潮,潮差相对较小。
三、潮汐的周期类型
1. 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约24小时50分钟)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涨潮、落潮时间大致相等,潮高相差不大,如我国厦门港多为此种类型。
2. 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里,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像我国南海北部湾部分地区是全日潮。
3. 混合潮:一个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有些日子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我国秦皇岛港属于混合潮型。
四、潮汐的影响
1. 对海岸地貌的影响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长期的潮汐作用会塑造各种海岸地貌,如潮汐通道、潮滩、海蚀崖等。潮水的涨落不断冲刷、搬运和堆积泥沙等物质,促使海岸地貌不断发生变化。
2.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潮汐的涨落会使海水在海岸带和近海区域不断交换,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也与潮汐密切相关,比如许多贝类会在涨潮时张开贝壳觅食,落潮时关闭贝壳。
3. 对航海的影响
掌握潮汐规律对于航海至关重要。高潮时,港口、航道的水位较高,有利于船舶进出港口和在浅水区航行;相反,低潮时可能会使船舶搁浅,所以船舶进出港要根据潮汐时间表来安排。
4. 对沿海渔业和海水养殖的影响
渔民们常常根据潮汐规律出海捕鱼,因为涨潮时,海水会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带到近海和岸边,吸引鱼类聚集觅食。
在海水养殖方面,要考虑潮汐的水位变化,合理设置养殖设施的高度,防止在低潮时养殖生物暴露在空气中而受损。
5. 对沿海能源开发的影响
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可以利用潮汐的涨落来发电。在一些潮差较大的地区,如法国的朗斯河口,通过建设潮汐发电站,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供人们使用。
【大洋中脊简介】
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洋中脊纵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彼此相连,总长约8万公里,为地球上最长最大的山系。它既是巨大的海底地形单元,也是最重要的海底构造单元之一。
【大洋中脊特点】
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动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广布。
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热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沿脊轴不断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组成的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扩张的半速度(即每边速度)多为1~5厘米/年。
【大洋中脊的分布】
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大洋洋脊在大西洋位置居中,走向与大西洋东西两岸大体平行,呈S形展布,称为大西洋中脊。
三大洋洋脊的南端彼此相连,北端则伸进大陆或岛屿,大西洋中脊向北延伸,穿过冰岛,与北冰洋中脊相连接。
【大洋中脊的特征】
纵向延伸的中央裂谷和横向断裂带是大洋中脊最突出的特征。大洋中脊轴部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故又称活动海岭。大洋中脊体系环球绵延数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里。其面积约占世界大洋总面积的33%,可与全球大陆面积相比。
大洋中脊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那里同时也是生成新的海洋洋壳的地方。在洋中脊火山口,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洋壳在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这样代谢不止。
【大洋中脊的成因】
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大多采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来解释: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热地幔物质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热流值甚高,火山活动频繁。中脊的隆起地形实际上是脊下物质热膨胀的结果。
在地幔对流带动下,新洋壳自脊轴向两侧扩张推移。在扩张和冷却的过程中,软流圈顶部物质逐渐冷凝,转化为岩石圈。
【学以致用】
大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八万千米的火山山脉。地慢的岩浆在大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大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下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大洋中脊处()
A.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 B.热液区多花岗岩
C.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 D.洋壳不断向外扩张
5.图中大洋中脊处地壳岩层的新老关系表现为()
A.从〇到P先变老再变新 B.从O到P由新到老
C.从〇到P先变新再变老 D.从〇到P由老到新
【参考答案】
D B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地幔的岩浆在大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大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由此可推断,大洋中脊处两侧地壳向外扩张,为生长边界,A错误,D正确;热液区岩石多为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在远离大洋中脊的地方,大洋地壳逐渐变冷变重,俯冲进人地幔,B、C错误。
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从上题可以得出,大洋中脊处地壳向外扩张;结合文字材料对大洋地壳循环的描述可推测,大洋中脊处形成的岩层最新,越往两侧岩层越老,最终在海沟处消失,形成大洋地壳循环。所以图中从〇到P岩层的新老关系表现为由新到老,B正确,A、C、D错误。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图文地理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责任编辑:娱乐)
-
8月7日至10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科创赛事之一——FIRST® LEGO® LeagueFLL)亚洲锦标赛在澳门盛大举行。本届赛事以"深海潜思SUBMERGED)"为主题,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 ...[详细]
-
延伸阅读 小鹏Q3营收破百亿,交付4.7万辆,亏18.1亿 余承东捂不住了!华为Mate 70真机大 ...[详细]
-
11月19日星期二)消息,国外知名科学网站的主要内容如下:《自然》网站www.nature.com)为什么减肥会很难?脂肪细胞存在与肥胖相关的“记忆”研究表明,即使经历了剧烈减肥,人体脂肪细胞仍可能携 ...[详细]
-
11月20日上午,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林丰路大桥多车相撞。 记者从盘锦市交通警察支队双台子大队获悉,20日上午林丰路大桥确有交通事故发生,目前该路段因大雾封闭,还不能通车。当地两家医院工作人员表 ...[详细]
-
“我是个中国人,我不能纯玩,纯玩是有负罪感的。”作者:蝎子号,蓝橡树主编。前两天,我刷到一个小视频。一个的十几岁的男孩,坐在马尔代夫的海景房里写作业。屋外是蔚蓝的大海和躺椅上悠闲的妈;屋内是奋笔疾书, ...[详细]
-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网红HPV疫苗“滞销”后,前首富钟睒睒旗下的万泰生物想把这款疫苗卖给男人。11月18日晚间,万泰生物公告,全资子公司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万 ...[详细]
-
单季汽车收入逼近百亿元后,小米卢伟冰谈毛利率、产能和渠道建设
三季度小米汽车收入环比增加 52%、至 95 亿元。文丨魏冰 龚方毅编辑丨龚方毅经过近半年的产能爬坡,小米汽车月交付量从 4 月的逾 7000 辆升至 10 月的逾 20000 辆,带动三季度小米汽车 ...[详细]
-
当地时间20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理事会会议。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谈到伊朗核问题时说,伊朗浓缩铀库存持续增加。 据伊朗媒体报道,英、法、德三国在本次会议上会努力推动通过一项反伊朗决议,决 ...[详细]
-
据人民日报消息,8月10日10时20分,国家西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在甘肃省榆中县马坡乡旧庄沟村一社一间坍塌房屋内,经深入搜索挖掘找到2具失联人员遗体,现正在对接地方公安、医护做好后续工作。 点击进 ...[详细]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17日,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多地遭以色列袭击,造成超过一百人死亡,另有数十人受伤。以军17日称袭击加沙地带北部军事目标,同时有两名以军士兵在加沙地带北部战斗中死亡。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当天 ...[详细]